首页 > 公共服务数据解读 > 2024年一季度太原市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稿

2024年一季度太原市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稿

时间:2024-05-09       来源: 太原市统计局        字号:[ ]

国家统计局太原调查队

202459

一季度,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总体实现平稳开局

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增长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205.22亿元,增长1.0%。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20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433.40亿元,下降0.2%;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765.62亿元,增长1.6%。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0.5%、36.0%、63.5%。

从服务业看,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34.5%的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64.43亿元,增长2.6%;占比20.1%的金融业增加值153.77亿元,增长2.8%;占比16.1%的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122.93亿元,增长0.4%;占比13.9%的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06.29亿元,增长6.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降幅收窄。一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2.39亿元,下降5.8%,降幅2个月收窄0.9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89.72亿元,下降12.2%。非税收入32.67亿元,增长17.7%。

二是工业转型结构不断优化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2.7%。

装备制造业保持两位数增长。一季度,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0.1%增长13.9%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个百分点其中,通信及计算机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2.8%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0%

高技术制造业保持较高增速。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3.0%;增长30.3%,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7个百分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由负转正。一季度,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7%;增长2.3%,比前2个月加快4.8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7个百分点。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2.9%;生物产业增加值增长28.2%;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增长0.4%。

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

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7%,比前2个月加快2.1个百分点

工业投资加速增长。一季度全市工业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22.3%;增长21.7%,比前2个月加快5.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4.3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收窄。一季度,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41.6%;下降2.4%,降幅比前2个月收窄2.7个百分点,下拉全市投资增速1.1个百分点。

10亿元以上在建项目拉动作用明显。一季度,全市10亿元以上在建项目94个,比上年同期增加8个;完成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39.5%增长24.4%,拉动全市投资增长8.3个百分点。

四是市场消费保持增长

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0.64亿元,增长1.8%。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84.49亿元,增长1.9%。

新能源汽车消费保持快速增长。一季度,占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比重为31.3%的汽车类商品零售额89.05亿元,增长2.7%,拉动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8百分点。其中:占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比重为8.4%的新能源汽车类商品零售额23.85亿元,增长27.3%,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8个百分点。

石油类商品销售增势稳定。一季度,占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比重为7.5%的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21.22亿元,增长11.3%,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8个百分点。

互联网零售较快增长。一季度,占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比重为14.0%的互联网商品零售额39.81亿元,增长9.4%,拉动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个百分点。

五是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价格稳中有降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一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10元,增长6.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55元,增长6.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54元,增长7.7%。

消费价格稳中有降。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3%。其中,食品价格下降3.8%,非食品价格上涨0.5%;消费品价格下降0.7%,服务价格上涨0.2%。

总体来看,一季度全市经济开局平稳,稳中提质,经济回稳向好态势持续巩固。下一步,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加力提振市场信心,奋力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不断积蓄新动能新优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